時間轉眼已經來到了四月中旬,內戰雙方的主戰場也轉移至關門海峽西端,位於九州海岸上的一片臨海平原。
雙方都需要時間往這處戰場集結兵力,因此近期的交戰頻率和規模也有所降低,這讓專程趕來觀戰的考察團頗感無聊。在觀看了多日的戰地實況後,百十來人的日常小規模武裝衝突已經很難再提起他們的興趣了。
不過大多數人還是在耐心等待,畢竟衝突雙方在關門海峽這裡匯集了好幾萬的軍隊,終究還是要在正面戰場上分個勝負。很多人都是打定了主意,就等著看完這一場對決之後,再考慮打道回府。
為了確保能將整個戰場的動態盡收眼底,海漢選擇了平原東側的足立山作為觀戰點。
為此還特地趁著雙方這段時間調兵遣將的空隙,由海漢軍工程兵在山坡上砍伐了大量樹木,搭設了一處階梯型的臨時觀景台。
這處觀景台與海平面之間大約有三四十丈的高差,可將山下平原一覽無餘,距離九州聯軍設立大營的南側山丘也僅有六七里地。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考察團的大營設在山腳下,要上到高處的觀景台並不輕鬆,特別是對於已經上了年紀的穿越眾來說,這段路程是相當的費膝蓋。
在發現這個問題後,只能是讓軍中工匠抓緊時間趕製了一批滑竿,讓前來觀戰的達官貴人們可以被直接抬上去。
對於海漢大張旗鼓搭設觀景台的舉動,交戰雙方當然不會感到開心,畢竟誰也不會樂意如此重大的作戰行動成為別人眼中的把戲。
但同時他們也都明白,如果在戰場上沒拿出十二分的本事,很可能就會失去海漢的物資供應。以海漢人的精明,絕對不會選擇支持失敗者。
通過連日運輸,幕府軍已經在臨海平原集結了近五萬兵馬,雖說海峽對岸還有兩三萬的人馬,但多數都是後勤輜重部隊,真正能打的作戰部隊幾乎都已運來這邊,打算要跟九州聯軍一決高下。
而九州聯軍則是按照戰前部署和海漢的指點,在平原南側的山丘集結後就不再主動推進了,而是依託山勢架設防禦陣地,靜待幕府軍來攻。
這處山丘可就不是先前雙方在海峽東端交手時那種小小的丘陵了,是面積數百平方公里大型山脈的一部分,如遇戰局不利,守軍還可向後退入山林,依託這面積廣袤的山脈與幕府軍周旋。
幕府軍當然可以避開此地,先去攻打別的地方,但既然明知九州聯軍已在此地集結卻避而不攻,一是會影響己方士氣,二來也會讓戰爭進程進一步拉長,對幕府來說絕非最佳選擇。
趁此機會解決掉九州聯軍的主力部隊,讓對手無法再組織起大規模的抵抗,似乎才是縮短戰爭周期的有效手段。
如果算上從全國各地調集兵力的時間,這場戰爭持續至今已經有兩個月了,每多拖一日,幕府都要承受數目巨大的軍費開支和物資消耗。這內戰要是再打幾個月還不結束,幕府就算在戰場上不輸也很難再支撐下去了。
這場正面對決的開啟在某天拂曉時分悄然到來,幕府軍集結了大量人馬從海濱營地出發,向九州聯軍的陣地緩緩推進。
幕府軍沒有刻意隱藏行跡,也沒選擇狂飆突進的打法,在兩軍之間沒有什麼遮擋視線的障礙,任何超過百人的出擊都難以瞞過對方的監視。
得到消息的考察團營地也是立刻吹響了集結號,不過觀戰嘉賓們並不需要冒著風險踏入戰場,只需乘坐滑竿去到山腰上的觀景台,就能將戰場態勢盡收眼底。
這大概是觀戰嘉賓首次看到幕府軍有充分的空間展開陣形,但實際情況卻是讓看客們略感失望。
幕府軍的組成成分過於複雜,戰前又幾乎沒有經過合練,所以只能按照各路人馬原本的編制來列陣,陣形有大有小,有方陣也有使用火槍的線性陣列,還有一些部隊是步騎混編,各部集結速度也是快慢不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21z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