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鄴都,大漢都城。
自從士族之變後,如今復盤的大漢上下已然是鐵板一塊,唯獨硬實力還不夠。
所謂實力,不外乎地盤、人口兩塊,此乃硬實力也。
地盤決定了戰略縱深,地盤越大,耕地就越多。
至於人口更是如今最寶貴的資源,人多就意味著種地的人多了,參軍的人也多了。
為此,劉裕可謂是想盡辦法,以求增強大漢的實力。
對內,劉裕仿照吳國制度,將自己的地盤給劃分為了三個州。
每個州五到六個郡,大郡拆分,小郡合併。
原先青州治下六十五城;
兗州治下八十城;
冀州四郡治下四十二城;
魯郡治下六城;
河內郡治下十八城;
總計二百一十一城。
魏州下轄:魏郡、河內、趙郡、巨鹿、清河、東郡,總計六郡七十一城,治所/都城—鄴。
青州下轄:濟陽(濟南與濟北合併)、齊郡、樂安、北海、東萊、平原,總計六郡七十城,治所—臨淄。
兗州下轄:陳留、東平(與任城合併)、泰山、山陽、濟陰、魯郡,總計六郡七十城(原先東郡四城劃歸兗州),治所—昌邑。
各州、郡、縣皆安排官吏、守將,大多為寒門,士族成員皆集中於都城—鄴。
比如,魏州魏州都督—張遼,兗州都督—臧霸,青州都督—滿寵。
雖然地盤還是那麼多,人口在士族之亂後還有所減少,但在重新劃分之後卻也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對外,劉裕主張流民重新歸附,並積極尋求對外擴張。
這些年,河北、中原地界歷經河北大戰、秦魏決戰,再加上冬季延長。
這使得自黃巾之亂以後,北方的人口流失極為嚴重,流民則大多湧入了如今孫策和高歡的治下。
此外,當初河北大戰之時,許多魏州百姓還依附於黑山軍。
因此,劉裕想要流民回流的辦法,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奈的舉措。
畢竟在短時間內,尤其是在天災、戰爭依舊不斷的情況下,要想快速增加人口也基本不可能。
劉裕的這種辦法是目前最有效的和平解決方案,另一個不和平的辦法就是通過戰爭了,除此以外再無其他第三種辦法。
而要想和平解決人口的問題,那麼復盤的大漢就必須擴大其自身的影響力,而擴大影響力又必須要通過戰爭來實現!
只有百戰百勝方能樹立起強大的威名,百姓們才會爭相歸附,否則百姓來幹嘛?
就比如現在的吳國,為什麼在秦魏決戰後期,中原流民多是湧入南方的?
說到底還是因為現在的吳國強大,吳軍百戰百勝,大將軍孫策威名赫赫可以護佑百姓安居樂業。
在不知不覺中,吳國已然是成為了一方霸主,哪怕是劉裕也不得不承認。
在劉裕看來,吳國的強大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
第一,吳軍百戰百勝,吳軍之所以強大又體現在三個方面。
1.吳軍擁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領,以及一大批統帥之才,劉裕不管以前還是現在都比不了。
2.吳軍擁有強大的情報組織,這使得吳軍在情報上總能先發制人,吳軍高層更是能夠做到運籌帷幄。
3.吳軍的後勤保障十分強大,不僅足兵足糧,且武器裝備也是十分精良。
第二,吳軍占據地利優勢,這使得吳軍能夠仰仗水師之力。
雖然劉裕在南方之時,也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21z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