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用解決,這種事情讓城裡買糧的去地方買就行了,再說我就不信青徐的商人沒有發現這個商機,供銷社我的定價就是150,死都不會改,但是其他商人八十文賣,我不攔著啊。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陳曦無所謂的說道,他只是掐死了蔡瑁那群東南亞流氓糧商,沒掐死正常的糧商。
七八十文一石的價格在陳曦看來是可以接受的,屬於比較合理的價格,再配合上陳曦自己府庫收糧的150文一石,百姓售價的平均值差不多在115到120文,這個價格是合適的。
這也是陳曦一定要掐死蔡瑁那群東南亞流氓糧商的原因,要是這群混蛋也進入糧食市場,那真實糧價很可能會被衝垮到30文一石。
真要降低到這個程度,那就要命了,這意味著陳曦生產出來的很多農村以及農業需求的東西,無法由農業人口購入了,這種事情一旦發生,那就意味著當前還算健康的流轉體系被爆破了。
反倒是現在市場和國家綜合糧價115文到120文之間的價格在陳曦看來是非常合適的,因為糧價跌是肯定,自己的精神天賦,曲奇的良種,農學院那邊的科學種植,會稽王氏的雷擊肥,這些都是保證高產的基礎,糧價必然會下跌。
只不過掐死了蔡瑁那群流氓之後,市面上的糧價跌到七十文應該也就跌不下去了,這個價格算是既考慮了農村人口從土地獲取生存物資,又考慮了城鎮人口,以及其他非農業人口吃飯的問題。
實際上這個程度,真要說已經是政府補貼之後的情況了,哪怕純糧食產出達不到打工的水平,但也足夠吃飯,還能留下少量的花銷。。
要是光靠土地產出比打工還高,陳曦還怎麼剪刀差,搞產業化,總得有些差距,才能吸收農業人口進入產業體系。
當然如果取消一百五十文一石的官方補貼,全面開放市場,任由市場競爭,將糧價直接拉到三四十文的水平,致使農業百姓迅速的認識到靠種田是無法邁向美好生活,再加上產業化,帶來的琳琅滿目的新物資出現在百姓面前,土地產出完全無法供給這種消費欲望……
沒辦法,美好的生活就在面前,但是你種田完全沒可能達到,那必然會逼迫農業人口轉向打工,產業會進一步擴張,然後產出物資的價格也會進一步降低,最後達到動態的平衡。
理論上,這也是一種方案,只不過陳曦實在是做不到這種程度,作為一個先發國家,而且作為一個本身就講人情關懷的國家,真的沒有必要做到這種程度。
要知道在歷史上第一次真正出現穀賤傷農事件的時候,作為封建王朝的大唐,選擇的也不是繼續開放市場,任由糧價下跌,而是選擇了國家托盤,政府收錢,強行拉高糧價30。
沒錯,在封建王朝這種理論上是不可能發生真正穀賤傷農事件的地方,實際上是真正發生過得。
唐開元二十五年,齊魯地區糧價下跌到一斗三文錢,唐玄宗正式將糧價跌到一斗三文錢這個水平,種田的百姓,光吃飯,沒錢買別的東西這一事實搬到了朝堂上進行討論。
實際上也不是真的光吃飯,沒錢買別的東西,準確地講按照史書記載「海內富實,米斗之價錢十三。青、齊間斗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驛驢,行千里不持尺兵」,種田的人其實也沒慘到離譜的程度……
雖說絹一匹的價格200錢確實是低到了歷史底線,可米一斗三文,十三錢一斗最貴的價格說的是東都洛陽的價格,可對比一下糧食價格和其他物資的價格,種田人什麼想法。
至於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米一斗3文錢,而唐朝一斗米約折合現在125斤,光管飯的話,反正吃不完也是浪費,賣又不值錢,囤起來,不僅占地方,還會壞,就當交朋友算了。
正是因為發現了這一情況,唐玄宗將糧價跌成這樣,百姓吃飯問題解決了,得追求點別的這一想法搬到了朝堂上,而解決方案非常簡單粗暴,就是陳曦當前使用的方式,官方直接收糧。
也別問我收來的糧食能不能吃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21z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