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晉國的「元戎」是趙鞅,等同於趙氏在發生任何事情的時候,他們理應需要比晉國的其餘家族付出更多。
智氏和魏氏真的超額納賦了啊!
與之相對的是趙氏這一次只是集結三個「師」的兵力,後續趙鞅有沒有再進行家族徵召不好說,反正暫時看不到除了「溫」以被的趙氏三個「師」之外,有哪一支趙氏的部隊出現。
智瑤和魏駒帶著部隊過來,他們跟向南撤退的聯軍進行了激戰,獲得了不俗的戰果,到這一步並沒有完成趙鞅的軍令,只是擊敗約五萬左右的聯軍,某種程度上來講,即便進行撤退的話,趙鞅其實無法進行指責。
一開始魏駒不是那麼明白智瑤為什麼想要率軍撤退,後來聽了智瑤的解釋依舊不太懂,還是間伯聽了魏駒複述智瑤的話,由間伯站在魏氏立場進行解讀才讓魏駒搞明白。
「智氏世子如此年紀便可縱觀全局,世子需多多學以致用。」間伯是打從心裡佩服智瑤的。
魏駒一直以來都清楚自己跟智瑤有差距,沒想到不止是在軍事才能上存在差距,眼光的差距好像更大一些?
後面,魏駒主要前去尋找智瑤,說道:「此次退兵,乃是你我同願。」
那就是有鍋一起背囉。
智瑤笑呵呵地說道:「你我並無公職。」
沒說錯,他們儘管一再為國征戰,可是真的沒有什麼一官半職。
僅是在智瑤和魏駒沒有擔任國家職位這一點,別說是沒有將事情辦成,哪怕是造成了什麼壞的影響,非但談不上能有什麼處置,甚至趙鞅要讚賞智瑤和魏駒的品德。
很多時候就是這麼操蛋,並且還有更操蛋的事情,無非是取決於有什麼家庭背景罷了。
兩天後,「單」地的智氏一個「師」撤回,同時魏氏在「懷」地的兩個「師」開始向「寧」移動,在「溫」的智氏和魏氏的大軍才押著戰利品以及俘虜開始向「寧」轉移。
他們花了三天的時間抵達「寧」並進行駐紮,之後第三天趙鞅的信使到來。
來的人智瑤之前從未見過,走完了確認身份的流程,三方開始談正事。
過來的人自稱叫齊安,從前綴判斷是個齊國人,身份則是趙氏的家臣。
「我家世子已率一『師』南下,如今當是駐於『牧』。」齊安首先提到。
智瑤知道「牧」在哪。
如果趙毋恤是在「牧」那邊,趙氏就是從晉國東部進行了調兵。
這個「牧」距離「寧」約是一百四十里,考慮到「牧」跟「原」起碼相距六百里,齊安從「原」來到「寧」又知道趙毋恤在哪,壓根就是趙毋恤早就在「牧」駐紮了。
智瑤沒有客氣,問道:「既是毋恤在『牧』,為何不與瑤、駒合兵南下?」
這特麼!
趙氏早有軍隊南下,極可能還是智瑤和魏駒率軍在向「溫」急趕的時候抵達,沒有過去跟智瑤和魏駒會合,相反還駐紮在「牧」那麼遠的地方。
齊安覺得這個劇本不對。難道不是應該談智氏、魏氏和趙氏三家世子統率的軍隊會合,再趕緊去「溫」那邊嗎?
目前「溫」的敵我陣營軍隊數量不少,有從北方南撤的約四萬聯軍,還有不久前渡河北上的四萬楚軍、兩萬鄭軍和范氏一萬大軍,自然還有趙鞅率領的約七萬晉軍。
渡河北上的聯軍是來救援早起進入晉國內部的友軍,他們在智瑤和魏駒率軍撤離的兩天後渡河,停在「溫」地沒有繼續北上,抵達大河北岸一天後等來了撤回的友軍。
因為趙鞅率軍緊隨其後的關係,會合的聯軍並沒有馬上撤往大河南岸,直接在「溫」跟趙鞅所率的晉軍進行對峙。
「主上與敵軍已在酣戰」齊安沒有說完,話被截斷了。
魏駒打斷,並問道:「戰事如何?」
齊安答道:「互有勝敗,我主」
這一次打斷齊安往下說的人是智瑤。
「敵軍可有撤退跡象?」智瑤問道。
對齊安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21z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