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新 加書籤 排行榜 首頁

國勢【第000章】 武昌首義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辛亥革命的爆發絕對不是偶然的,清王朝早就埋下了亡國的種子,區別只是在於何時、何地。當戊戌變法失敗、預備立憲成為騙局後,形勢已根本上不容挽救——「對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中國的形勢與法蘭西革命前夕的局面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但對舊世界的摧毀是他們共同的任務。

    10月12日晨,革命黨用都督黎元洪的名義通電全國,宣告武昌光復。同時致電上海,催促居正、黃興、宋教仁到鄂,並請孫中山速回國主持大計。

    武昌首義並不奇怪,怪就怪在革命黨的都督居然是談談新軍協統、從來沒有對革命表示過贊同或認可的黎元洪,這裡面自然有革命黨說不出的苦衷——由於起義前原定的起義首腦不是被迫流亡就是在搜捕中走散,剩餘人物威望都不足,於是就用槍逼著黎元洪強迫他革命。革命黨有三重考慮:一來黎是當時名將,用他可以震懾清廷,增加革命軍聲望;二是黎元洪在湖北新軍中深得部下擁護,可以號召部屬附和革命;三是推舉一個以前並非革命黨人做都督可以表現出革命黨人不是貪慕權勢之輩,可增加革命凝聚力。

    「黎菩薩」果然是個福大之人。當年甲午海戰,黎所在的廣甲號不幸觸礁,擱淺於茫茫大海。老黎隨身帶了件救生衣,在海中掙扎一番,漂泊了三個多小時,居然被海浪衝到岸邊,奇蹟般地活了過來。由於他出過洋,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後來被任命為新軍協統,以善於治軍著稱。平時,他注意籠絡士兵,待人寬厚,故有「菩薩」稱譽,而且老黎臉胖胖的,從外表來看確實有幾分菩薩樣。


    張振武等人用槍逼著黎元洪做了都督後,武漢到處傳言:「原來黎協統都是革命黨!」,殘敵紛紛投降或逃竄。但黎元洪本人卻不情願,面對既成事實,他真的做起了「黎菩薩」,任你怎麼相逼就是不張口,甚至不吃不喝。別看他表面上如此做派,心裡早就盤算妥當:革命的聲勢是越來越大,看樣子似乎有成功的可能,但現在還沒有定局,不適合發表意見,萬一將來清軍反攻也能有個迴旋餘地,等時機成熟再摘桃子不遲。

    立憲派湯化龍原本是諮議局議長,現在也像模像樣地參加了臨時政府,還擔任了政事部部長,年初口口聲聲要求立憲的人現在搖身一變,唱起革命高調來居然也不落於人後,在他的榜樣作用下,一大批舊官僚、立憲派進入了革命政府,真正的革命黨人反而只有孫武一人擔任了軍務部長。

    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全國,極大地鼓舞了人民,上海望平街報館門前,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民眾爭相打探湖北革命勝利發展的消息。大家都認為滿清必敗、革命必勝,一次報上登了漢口革命軍敗退的消息,居然遭到一千多人的圍攻,認為是造謠,破壞民心(有時候中國人就只願意一廂情願地按自己想法來估計事情的發展,至於真實情況究竟是如何反而很少有人關心了)。

    坐鎮京師的載灃明白大事不妙,急忙召集內閣商議派兵鎮壓。此時全國已編練成的新軍共有14個鎮、18個混成協(並非連續番號),分布在全國各地。議來議去,認為南方各省新軍大都不太可靠,只有寄希望於北洋六鎮。按照商議結果,載灃命令在永平參加新軍秋操的第四鎮統制王遇甲率領第四鎮、第三、第十一混成協編為第一軍,星夜赴湖北增援,陸軍大臣蔭昌趕赴湖北,節制所有湖北軍隊及增援部隊;令海軍提督薩鎮冰率海軍和長江水師,迅速開往武昌,協同作戰,主要軍艦有甲午戰爭後新購買的「海容」、「海琛」和「海籌」等;以第五鎮、第五、第三十九混成協編為第二軍,由馮國璋率領,迅速籌備,聽候調遣;將京城禁衛軍和陸軍第一鎮編為第三軍,由貝勒載濤督率,駐守京畿。

    這個調度還是很合理的,水路並進、兩軍依次開拔,梯度配置、形成鉗形攻勢,又有第三軍保衛大本營,但紙上談兵容易,真正執行起來只有一個結果——難!

    消息傳到河南,正在為袁世凱舉辦壽宴的袁府馬上撤去酒席,轉而變成時事談話會。袁世凱下台後,原本與其關係一般或者只是趨炎附勢的人物多半不再前來,現在能參加壽



  
  地中海霸主  鐵十字  對沖  第三次機遇    網遊之王者再戰  星辰之主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獵妖高校  神級修煉系統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搜"國勢"
360搜"國勢"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