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奉遺囑,叫令狐妍與莘邇在春天成婚。
元旦的大朝會過後,左氏就親自布置,開始準備莘邇與令狐妍的婚禮。
吉日已定,選了二月中旬的一天。
華夏人的婚姻程序成形於周時,周代把之確定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共六禮。
成、唐以來,在沿用此正統的六禮之同時,又給婚禮添加了一些新的組成元素,把不少流行的俗禮亦摻雜入了其間,這就使得時下的婚禮形式,不但比三代時期豐富多彩了很多,而且許多盛行於後世的婚俗,也正是源於此時。
比如「夫婦交拜」、「新婦蓋頭」,這個新婚蓋頭,現下叫做「拜時」,簡單來說,這其實是一種簡化的成婚形式。因為秦末至今,戰爭頻仍,世道多艱,世事多變,很多人沒辦法趕在良辰吉日時成婚,於是遂就產生了這種權宜之策。「六禮悉舍」,以紗巾蒙新婦之首,而由新郎揭開,然後拜公婆,「便成婦道」。較以六禮的繁瑣,實在是簡單明了,且此種形式的法律效力與正式婚禮相同。本朝的前中葉年間,是此禮最盛之時,無論貴賤,皆採用之。
此外,當下的俗禮,還有「卻扇」、「鬧房戲婦」、「看新婦」等,以及受到胡俗影響,被華夏民間接受採用的「青廬行婚」之類。說到受胡俗影響,後世接新娘的時候,新娘下車,腳不能沾地,須得由新郎抱著或背著進夫家之門,此俗最早大概也是來自胡風,或是胡人「轉氈」之俗的一種變化。迎得新婦後,使新婦履不著地,而以氈次第鋪墊,承之而行,此是為轉氈。
總的來講,時今的俗禮不少,但在俗禮這塊上,沒有一定之規,總體遵行的還是周之六禮。
六禮中的前五禮都屬於「定婚」階段,這五道程序,莘邇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只差「親迎」。
儘管從成朝起,歷代朝廷就一再要求民間婚禮,不得奢華,成武帝還曾經以身作則,嫁女時,凡用器物,皆儉樸節約,給女兒的陪嫁也都是常見之物,婢女亦只十個而已,但不論是朝廷的令旨,還是成武帝的以身作則,基本都什麼用,毫無收效,民間的奢侈之俗,依舊成風。
令狐妍是王室嬌女,莘邇是左氏於下的首要依賴。
左氏因此之故,也是想要把莘邇、令狐妍的婚禮辦得風風光光,給他倆大操大辦一下的。
莘邇為此,特地求見左氏,以「國家強敵環伺,財用不足,而民間婚俗浮麗,貨殖之家,侯服玉食;中人百姓,裂錦繡以競車服之飾,貧富相高,至有一婚而傾家蕩產者,於國於民,其弊深遠」為由,誠懇地請求她,千萬不要追求奢靡,認為應當以儉樸為要。
他並且提出,「天家無私事」,王室的一舉一動都是政治,建議左氏,可以抓住此次機會,看能不能稍微扭轉一下民間奢靡的婚姻風俗,至不濟,也可通過自己的親身典範,使朝中的士大夫於日後的婚姻時,不要再那麼鋪陳,願「改此弊風,敢請由邇始」!
何止「天家無私事」。
莘邇亦然。
身在不同的位置,就須要有不同的相應覺悟。
莘邇從得被任為顧命大臣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從那以後,他就不單單是莘邇,更是「顧命大臣」了,也就是說,他「自然人」的屬性自此退居其次,「政治人」的屬性則將占據主位。
王室的一舉一動都是政治,對莘邇來說,他的一舉一動也都是政治。
自然了,這份「覺悟」,只是針對有抱負的人而言之的,如果沒有抱負,那麼坐什麼位置都一樣。
莘邇現在,不用說,肯定是有抱負的。
他的抱負而且很大。
每個人都可以有抱負,但切實的抱負,卻絕不是一下就能有的,位處低微之際,三餐不續,縱有遠志,只是空想罷了,非得腳踏實地,步步上進,攀爬到了一定的位置之後,空想才有可能會由之變成切實的抱負,並有可能會進一步地慢慢壯大。
莘邇也是這樣。
最初時,他沒甚抱負,只求活命。救下劉壯祖孫倆,是他保命之餘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21z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