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議題是水利問題。
引發這個議題的原因是:青州的蝗蟲災。
197年夏,五月,青州蝗。
興平元年(194),關中大旱,谷價騰貴:「三輔大旱,四月至於是月.是時谷一斛至錢五十萬,豆麥一斛二十萬,人相食啖,白骨委積。」發生了人吃人的事件。
興平元年開始的旱災將一直持續四年,範圍遍及關中、兗州、豫州、青州、冀州。久旱必有蝗,旱災引的蝗災同樣會持續四年。
蝗災多發生在黃河下流流域,因為那裡經常會幹旱,幾個月都不下雨;而遼東常年寒冷,溫度有半年時間是在零度以下,蝗蟲和蝗蟲卵都會被凍死;江東(長江以南)則是江南水鄉,常年多雨,空氣中濕度很大。多雨和陰濕環境對蝗蟲的繁衍有許多不利影響,還會讓蝗蟲流行疫病等等。
所以遼東和江東(長江以南)很少發生蝗災。
東漢末年大瘟疫死人二千萬,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嚴重的自然災害,以致出現了「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嚴重局面。
這些旱災、蝗災對人口的滅減僅次於瘟疫,人吃人的慘劇比比皆是;戰亂只能排在第三位,他只是加劇了災害,比如引發大規模的瘟疫。
所以遼東這次會議的第二個議題就是防災、備災。
國淵這些年一直在任勞任怨的做屯田墾荒的工作,所以他最有發言權。郭嘉就讓他先發言。
國淵臉曬得漆黑,如果在田野遇到他,絕對認不出這個人是大儒,這個人是讀書人。
國淵很沉穩的開口說:「遼東五郡,經過了8年的開墾,已經由最初的糧食購買國,變為全國最大的產糧基地。
遼東這些年,在農興等農業專家的帶領下,水渠水車已經普及到每一個鄉村。而遼東江河湖泊眾多,也不缺水的。最多是在沒有江河湖泊的鄉村,建一些水池、水庫備用。」
挖水渠、建水車、建水池、水庫,既是增加田地產量的辦法,同時也是防災、備災的方法。
國淵一直呆在遼東,所以他也只是說了遼東的情況,這是儒者的謹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田疇只好接過話題,談談徐州、青州,他說:「徐州的水網遍布,水利本來就很發達。徐州只是需要修整一下,工程量不大。
所以只有青州的形勢是最嚴峻的,黃巾軍在青州作惡多年,千里無人煙,路邊有白骨。人口稀缺,田地荒蕪,水渠盡廢。」
徐邈也很了解青州,他說:「青州的水利,也只是應該在東萊郡,北海國大力整修。其餘樂安國、齊國,只有我們屯田的士兵,幾乎沒有百姓。而且作為與袁紹戰鬥的前沿,是要被打爛的,就沒有必要整修了。」
公孫康贊同徐邈的說法,他說:「整個中原大地:兗州,豫州、冀州、關中都會持續受災多年,所以遼東必須休養生息,不能盲目擴張。到時候很可能會有大量難民徙來青州、徐州以及幽州和遼東。
我們已經把高句麗王國化為千里無人煙的空白之地,正好可以安置災民,而且不會和遼東的老居民發生利益衝突。
遼東這些年,存糧很多,糧庫裡面的糧食都快堆不下了。所以對安置這幾州的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災民毫無壓力。」
因為青徐二州,在未來幾年會是戰爭的前線。所以公孫康並不想把災民留在中原,讓他們在戰爭中無辜死亡。
除了興修水利,挖渠,建水車,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備災。
比如建立糧庫,平抑糧價。這個是漢朝一直以來的常規手段。遼東一直在做,以至於現在糧食多得都堆不下了。
糧食這個東西,也是有時效的。放上10年,上好的精糧,也會變成灰土,沒有辦法再吃了。所以還需要及時消耗掉。
第三種手段是反農時耕作。旱災蝗災一般發生在夏季六月到九月,所以可以種植冬小麥,頭一年秋季種下,生長期為冬季和第二年的春季,到次年夏季就能收割,免得被蝗蟲禍害。
第四種手段是畜牧,大量蓄養家禽,尤其是雞鴨等禽類,在蝗災發生時放養到田野裡面。雞鴨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twm.21zw.net/